解放前,遼源的工夫市在“恒光良”燒鍋(今市棉織廠西院)的東大墻外。每天清晨,有很多泥瓦匠、木工和一些小工聚集在那里出賣勞動力。木匠帶著斧鋸錛鑿墨斗盒,小工拿著鍬鎬、二尺鉤站在那里,等候誰家蓋房子、砌大墻、夾杖子、抹山墻、砌煙筒和扒炕的到這里來雇工。等待農(nóng)村來雇工。因為當年農(nóng)村農(nóng)忙季節(jié),地里活忙不過來時,就來到這里成大車地往回拉勞動力。
到工夫市上賣工的都是一般的工匠和小工,技術高出名的木瓦匠不來這里,在家里也有人去找他們干活。
當年,各工種的工夫錢一天一個行市,最初每天早晨由要飯花子(乞丐)來給叫行,給各工種定價格,說給多少是多少。要飯花子叫行高一點,就多掙一點,叫行低了,大伙就少掙錢。后期什么工種,干什么活都有了固定的價格。城里人誰家用工,就到那里去雇,到家里給干活。
當年工夫市對過(今東吉派出所門前)是柴草市,是賣燒火柴禾的地方。那里有很多小板鋪、煎餅鋪、小花店(客店),餓了可到那里吃高粱米、苞米楂子、大煎餅,切糕和油炸丸子,菜是豆腐湯、胡椒辣湯和豆腐腦兒。沒家沒業(yè)的小工可到小花店里去住,價錢都很便宜。這里就是早年遼源的工夫市。
這篇小稿,短而且簡,沒有熱鬧了,但它是我市最早的勞動市場。一個城市唱,最早都是這樣,出賣勞動力也得有個地方呀!這說明遼源早年是很正規(guī)的,不像一般小縣城那么亂套,打工的到處亂竄。
(轉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)
下一篇:恭和山莊
上一篇:太平人壽體驗升級系列
Copyright @ 2004-2019 0437.com All Right Reserved @遼源信息港|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| 中國互聯(lián)網(wǎng)聯(lián)合辟謠平臺 | 吉ICP備13002594號